top of page

高雄某機關NAS(RAID5)資料救援案

已更新:4月16日

客戶是高雄某公家機關,使用NAS儲存資料,接到案件時,客戶告知某些資料已無法開啟,所以安排到場協助


到場時發現事態嚴重,因為機房內都是機架式NAS,為8顆硬碟組成RAID5,而現場測試已有一顆硬碟故障,另一顆硬碟時好時壞,在RAID5架構中,速度雖然快,但當兩個或多個磁碟崩潰時,資料很容易遺失


而客戶就遇上了!!


仔細看製造編號日期,發現NAS已經運轉13年了!而這中間居然沒有編列更換或逐步汰換計畫,所以最終撐到壽終正寢...


而這位維護職員其實蠻倒楣的,才接任幾個月不到1年就遇到這狀況,所有機關內重要資料全在裡面,這沒辦法,只能硬著頭皮救了...


將NAS載回公司
將NAS載回公司

將硬碟逐一拆出來,檢測


目前2顆硬碟確定掛掉
目前2顆硬碟確定掛掉

RAID5救援難度很高,


詳細說明:

1.RAID5的設計僅允許「1顆硬碟故障」時仍能維持資料完整性。若同時有2顆硬碟故障,理論上陣列已崩潰,無法透過常規重建恢復資料。即使嘗試救援,成功率也極低(通常低於30%),且需高度專業技術。

2.硬碟使用長達13年,其機械部件(如磁頭、馬達)和儲存媒介(碟片)已嚴重老化。即使未故障的硬碟,在救援過程中也可能因讀取壓力而二次損壞,導致資料永久丟失。(需在cleanroom等級10000內修復硬碟)

3.RAID5的關鍵參數(如條帶大小、硬碟順序、旋轉方向)若未記錄,需耗費大量時間逆向分析,且錯誤的參數設定會導致資料重組失敗。

4.若2顆故障硬碟中有部分「邏輯損壞」(非物理性損壞),可能仍能提取殘存資料,但需專業設備逐扇區讀取,耗時且成本高昂。


救援流程概要:

初步檢測與硬碟分級:檢測所有硬碟的物理狀態(SMART狀態、壞軌、電路板損壞等),

將硬碟分級:「可完整讀取」、「部分讀取」、「完全損壞」。

建立硬碟鏡像(Imaging):優先為未故障的6顆硬碟建立逐扇區鏡像,避免後續操作加速損壞,嘗試對故障硬碟進行有限度的讀取,提取殘存資料。

逆向分析RAID結構:通過剩餘硬碟的資料分佈,推斷RAID參數(條帶大小、硬碟順序、校驗方向),使用工具模擬RAID重組,驗證參數正確性。

資料重組與提取:根據RAID參數,組合有效資料塊並跳過損壞區域,若關鍵檔案系統元數據(如NTFS MFT、EXT4 Superblock)損壞,需手動修復或跳過。


經過2個月一項項排解,一點一滴將資料拼湊,將資料慢慢找回,終於成功救援約8成資料


資料終於救回來了
資料終於救回來了

經過這次事件,也讓客戶清楚認知重要資料盡量做RAID1,定期設備汰舊換新,以及至少地端2備份(異地),雲端1備份,聽從專業建議很重要!


若您遇到任何辦公室資訊設備故障或需規畫及租賃問題,可來電07-3221717,或加入官方LINE:@yjst,讓永捷系統科技幫您用最低經費做最大效益維護及規劃





Comments

Rated 0 out of 5 stars.
No ratings yet

Add a rating
bottom of page